Zhiqi Huang's CCDEG database (中国象棋排/残局数据库)


[return to main-- 返回总目录浏览] [home-- 返回UBB搜索首页]







已故排局家(按出生日期排序,出生日期不详时只作大致估计)


薛丙 张乔栋 傅荣年 钱梦吾 屠景明 杨明忠 瞿问秋 孙经存 蒋权 黄大昌万安平








现代排局家(按出生日期排序,出生日期不详时只作大致估计)


关于现代的“排局家”称号,可能多有争议。本站目的只是备案方便查询,并无评论天下英雄之意。只要无剽窃他人作品等劣迹的,无论水平高低,无论是发表作品于正式刊物还是于论坛,都可以列入。如果您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并愿意在本站留名,请发邮件到 zhiqihuang@gmail.com 或在华工网给我(zhiqihuang)发消息。





陈松顺


裘望禹


张青忠


周孟芳


陶诒谟


李浭


薛恩


张青忠


陈建新


李中健


郭钰冠


朱鹤洲


傅信仁(原位卒)


向杭德


柏瑞国


高佩玉(承云医疾)


王前民(六博棋王)


白宏宽(dave7788)


苏德龙


王宗尊


时鑫


周厚人


任云(一二三加油)


崔太权(棋人ctq, ctq520, 虎啸飞鹤)


秦瑧(yanyun)


邓伟雄(1963)


陈财运


曹以明


崔鸿传


钟志康(zzk123)


沈济英(hzsjy)


王首成(bh22wsc)


赵殿中(zhaodi)


刘玉波


陈明仁(联吟客)


梁明


顾幼元


姚佑根(yyg023)


孙达军(sdj)


倪亚东(87878787)


史玉璞


张云川(会心斋)


邢春波


黄政(cqwlhz8888)


余日晓(rixiao123)


冯志祥(ffzzxx11, 静观娱心)


李树明


刘利民(蒙古高原)


蒋晓春(1973年生)


龚伟(667)


陆俊杰(天宇浪人)


曾俊岭(星海)


敖日西(凌云子)


周运栋


余俊瑞(yjr123)


朱小坚(古婺)


王方权(高原红)


黄志琦(zqhuang, zhiqihuang)


胡靖(hujing0816)


洪聪法(万岛弯刀、邪之牙)


李德兴(75140883,平原一刀)


范效萌(纹枰老妖)


成金军(豫东棋人,暗藏杀机)


王甸冰(迟暮寒士)





本站仅罗列了部分排局作家,很多网上如小车马,蛟川鱼,笑傲橘枰,一招惊心,北山愚公,hanghang, 象棋乐乐,残局棋缘等来无影去无踪的高手们的资料欠缺。日后会逐步完善。





薛丙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薛丙(乾隆、嘉庆年间),号橘隐居士。清松江府华亭县人。少时曾得象棋名家何克昌指导,棋艺精进。对象棋残局研究尤深,善解析疑难局势,称雄一时。于嘉庆四年(1779年)编著一部象棋排局谱——《心武残编》。该书将象棋残局的研究推向深化,从古代的实战残局提高到排局,为后来的排局开辟道路;并分析和局,阐明生克之理,具有辩证观点。另外,《心武残编》的“凡例”中,首先运用文字叙述了一些当时奕棋的规则。嘉庆十一年(1806年),增订海门童圣公所著的古谱全局《梅花泉》象棋谱。《梅花泉》原本共36局、132变,增订以后,发展为50局、210变,定名为《梅花泉全谱》。





张乔栋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812),清棋谱学家,字兰汀,号栎州散人。所居名竹香斋,又自号竹香斋主人。张氏三世爱弈,家藏象棋谱百余种,乔栋常与好友在其寓所探讨分析各种流派的江湖名局。经悉心钻研,集诸家之长,辑成《竹香斋象戏谱》三集。《竹香斋象戏谱》原谱有木刻、石印、铅印多个版本。内容博大精深,深奥有趣,能提高棋艺,颇有观赏研究的价值。





傅荣年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896-1952)象棋排局名手,浙江鄞县人,迁居上海。搜集历代排局秘本,潜心研究,推陈出新。编有《象棋残局新谱》、《象棋撷英录》、《象棋七星谱》等多种排局书谱,并编辑、出版《棋星》、《棋周》等小型象棋刊物。《象棋残局新谱》所刊排局“孙庞斗智”“固若金汤”等向读者公开征答的排局,变法多端,耐人寻味。





傅荣年有“近代排局圣手“之美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钱梦吾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01-1986) 钱梦吾,浙江宁波蛟川人,孩童时跌坏了右脚,行走不便,不能参加一般的儿童游戏。除了看人下棋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且进步神速,十几岁就鲜有敌手了。


  当时,平阳谢侠逊在象棋界独树一帜,集《梅花谱》、《桔中秘》、《竹香斋》、《适情雅趣》之精华,联同潘定思、邓云龙、顾鉴秋、冯友笙等名手,创成《象棋谱大全》一二三四集,以及《国耻纪念》各谱,自此南方象棋蒸蒸日上。然而,北方名手虽多,但编书成谱方面远不及谢侠逊他们。


  钱梦吾在天津执教英文期间,有志于推广象棋,开平津之风气,于《天津商报》开辟象棋专栏,振兴北方象棋,影响颇广。


  钱梦吾的棋艺水平在天津位列三甲,与庞霭庭、吕锦波并称“津门三雄”。又列“华北八猛”之一;又为三十年代的棋艺活动家,在促成“华东、华北象棋大赛”中作出贡献,传世有《梦吾象存》,《象局汇刊》。





钱梦吾与渊谱的一段故事:





三十年前,首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北京体育馆举行时,屠景明与钱梦吾都参加了大会的裁判埂貅。有一次,当他知稀趵已写了“明清两代象棋谱介绍”一文,似刊于《中国象棋谱》时,他不禁为《渊深海阔》象棋谱未能亮相而叫屈,但因渊谱真本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难知是否尚在人间,故只能暂缺补。钱先生则认为“沧海遗珠”,深表遗憾。


  一九六四年,北京刘国斌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于琉璃厂中国书店见到《渊谱》十六册,喜极而狂,恐其稍纵即逝,遂即以腕上手表易款购谱,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刘又清钱鉴阅,先生抚摸良久,喃喃自语:“果真是它,还在人间!嘻嘻……”





杨明忠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杨明忠先生原籍浙江镇海,生于1918年,2005年1月21日下午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15岁时,杨明忠离开老家来上海,开始迷恋象棋排局,他的处女作《推窗望月》在《新闻报》许弼德主编的“象棋新趣残局”专栏第102期发表。





  上个世纪50年代起,杨明忠致力于收藏象棋古谱资料、研究象棋残排局。所藏棋谱资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棋界均为首屈一指,与北京刘国斌先生齐名,故有“南杨北刘”之誉。对江湖大局“征西”,杨明忠花费多年时间与心力,与棋界同好瞿问秋、周孟芳、刘文哲(国际象棋著名国手)等反复研讨、拆解,终于得出和局的定论。





  1957年杨明忠与瞿问秋合著《象棋民间排局选》,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80年代以后,他又在京、沪、川、皖等地的多家出版社出版《象棋民间排局》、《江湖残局》、《百局象棋谱》等书谱多种。2002年与棋友陶诒谟合作编著的巨制《象棋古谱残局诠证大全》,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去世前不久,又与陶诒谟合作编写完成《江湖棋局大全》书稿(因恰逢出版低谷,此稿暂时未能找到“婆家”)。





(此段文章来源:杨柏伟。另,网上有把杨明忠前辈名字误写为杨启忠的,特此勘误。)





屠景明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22-2008)上海人氏,1922年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他髫年聪慧,于文化。医学、棋艺诸方面齐头并进。14岁时,屠公之父病逝,屠公遂过早挑起了家庭之重担,于16岁便在上海南陂路新业路口挂牌行医,翌年则迁往广西北路的中药店坐堂,而且一有空闲便钻研《橘中秘》、《梅花谱》,从单纯学习到形成自己的见解,棋艺水平也得到提高。


  距他开的中药店并不太远的天蟾茶楼,系沪上棋坛中心之一,其时国内一大批名手,如周德裕、窦国柱、朱剑秋、罗天扬、李武尚等经常于此弈谈,屠公由前去观弈到入席刘弈,通过理论与实战的反复结合,大大拓宽下视野。另外,棋坛盟主周德裕也曾来屠公之药店就医,屠公坐堂闲暇之时,也热诚相邀这位“扬州三剑客”之首作枰上指导。数载春秋易逝,青年时代屠公的棋艺水平已达到全国名手的行列,此时年长屠景明22岁的周德裕便主动提出。再与这位年轻人交手.由原来屠公提出的“长先”晋升至“先相先”(即在三局棋中,屠公两先一后)。


  解放初期,沪上象棋界组织的“沪青棋杜”于八仙桥青年会成立,27岁的屠景明任顾问、指导,后又任社长。1950年上海的《亦报》与沪青棋社联合举办了上海市赛,消息刚刚发出,前来报名者即达三四百人。


  中国象棋名家屠景明先生因病于2008年7月4日逝世,享年86岁。


  屠景明祖籍湖州,1922年生于上海,少年随父学医,青年行医,因好象棋而弃医从弈,四十年代成名,50年代与何顺安、朱剑秋、林荣兴、李武尚并称“华东五虎将”, 1955年屠景明与何顺安访弈北京,与北京名家张德魁、侯玉山对弈多局,其中许多盘面为京城棋迷所熟稔。弈棋之余,屠景明编写了许多象棋书籍,《中国象棋谱大全》、《棋海拾贝》、《象棋词典》、《象棋实用残局》等数十部著作,为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屠景明先生病逝消息传开后,象棋界哀悼、痛惜之声四起,象棋大师、浙江象棋队教练陈孝堃所作悼联反映了屠公的棋艺人生:“等身棋作能传四海,小道象艺可益万民”。





瞿问秋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84)象棋排局名家。与杨明忠合著有《象棋民间排局选》,《江湖残局》等。瞿问秋先生和杨明忠先生在整理搜集民间排局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经存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86) 北京著名排局家。与屠景明,钱梦吾等名家属于同一年代。留世传有《棋海拾珍》。代表作有《网开三面》(在当时全靠人工的时代,可算连照排局的一个高峰)等。





蒋权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35-2010) 蒋权,1935年12月29日出生,原籍浙江省上虞县驿亭村人,象棋排局名家,著有《江湖百局秘谱》、《古今排局赏析》等名作。在蒋权老家驿亭村之附近十五华里有个曹娥镇。曹娥镇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前后有庙会,庙会就设在镇上的曹娥庙。那时,每次的庙会都有江湖棋摊。他第一次在曹娥庙会上,看见江湖艺人摆设的“七星聚会”和“火烧连营”两则江湖排局,感觉到很好奇,并为之深深吸引,此后他就喜爱上了这门艺术,从此与排局结下不解之缘。


  蒋权16岁那年,他从农村来到了上海。而过去每年才能在庙会上见到一次的江湖棋摊,在上海则是天天可见,而“七星聚会”和“火烧连营”两则江湖排局,在上海的棋摊自然是到处都可以见到。后来他结识了当时上海滩著名的江湖艺人“阿毛”(汤申生),并于1954年秋和“阿毛”谈论修改“征西”局的设想时,由“阿毛”在原局黑方1.8位添一只黑卒。后来象棋名家屠景明老先生在《中国象棋词典》(第128页)中说,“1954年由上海象棋艺人汤申生(小名阿毛)在黑方1路加一边卒”,在民间及江湖上的说法也是如此。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曾说,他在1953年于马路棋摊上已经见到了加1.8位边卒的 “征西”局,并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工作。其实江湖排局与江湖艺人息息相关,是他们谋生的法宝,因此这只黑卒应该就是江湖艺人所添加的;最有可能其他的江湖艺人改了,“阿毛”也这么改了,所以出现了两种说法。究竟是阿毛还是别的江湖艺人所先添加,已无从考证,并不重要了;但最重要的是由此一来,却诞生了古往今来最深奥莫测的江湖大型棋局,“征西”局在日后更成为了著名的江湖排局的“王中之王”。


  “阿毛”对“征西”局用心研究,在江湖上更是罕有对手。因为研究“征西”局对全局的益处很大,故此后“阿毛”的全局功夫也精进了许多。据上海象棋名家朱鹤洲老师回忆,在汤申生晚年时曾经在上海浦东的老年象棋队见过面;那时汤申生的身材偏瘦、个头较高,在晚年的身材也将近175厘米;在2007年还参加浦东老年象棋队呢。汤申生很健谈,是一个很好接触的老人,他的中残局功夫都十分了得。2010年3月汤申生逝世于上海,享年78岁。


  后来蒋权和象棋名家瞿问秋结识,当时瞿问秋在和杨明忠先生整理搜集民间排局,所以有时候瞿问秋经常和一些江湖艺人研究、对弈,但是由于瞿问秋棋艺非凡,一般的江湖艺人并不是他的对手。自从瞿问秋和蒋权相识后,就经常找蒋权对弈。由于蒋权对江湖排局的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瞿问秋就在输了以后再研究,解明白了再找蒋权续战,蒋权每每常有新招。这样对弈了很长时间,瞿问秋积累了不少的心得,后来瞿问秋与杨明忠合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江湖排局专集《民间象棋排局选》,书中应该有蒋权的研究心得。


  1970年,蒋权由于名字原因隔离审查,在囚室开始构思棋局。最初发表在《百花齐放象棋谱》2集中的“战斗的火花”和第三集中的“春风得意”就是囚室中的作品,局名则是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所提。在文革以后,蒋权不断的开始排局创作,并在棋刊上发表作品。


  1980年左右蒋权和朱鹤洲、裘望禹先后结识,出于相同的爱好,他们三位联合研究古谱,积累了许多的研究心得,为以后合作出版诠正古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比如他们三位研究《竹香斋象戏谱》,并以《竹香新姿》的名义发表在当时很多的棋刊上。蒋权和朱鹤洲、裘望禹合作的很多各类排局作品,不断的在多种棋刊上大量的发表,终成一代排局名家。


  1982年上海青年宫(大世界)举行“江湖残局擂台赛”,由蒋权任擂主,摆设“七星聚会”、 “征西”、“火烧连营”、“ 带子上朝”和“小征东”五则江湖棋局,任人选弈。受此影响,马路棋局博彩一时灭迹。


  1983年《新体育》杂志刊登了朱鹤洲、蒋权、裘望禹合作的“第三届中国象棋棋局征解答案”。这份资料在蒋权前辈去世后,由象棋名家朱鹤洲提议,他和裘望禹联名写了附言,表示了深切悼念,再现了他们三位在排局合作方面的友谊,刊于2010年的《象棋世界》杂志。


  1984年,由于象棋名家瞿问秋的谢世,他的好友兼合作伙伴象棋名家裘望禹在伤心之余,就和朱鹤洲、蒋权联系的更多更密切了。他们三位名家都认为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诠注古谱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就开始合作出版诠正古谱,《竹香斋象戏谱》初、二、三集、《百局象棋谱》、《心武残编》、《江湖特种排局》、《蕉窗逸品》(包括张青忠),后来朱鹤洲、蒋权合作出版了《适情雅趣》(包括吴一江)、《湖涯集象棋谱》、《蕉竹斋象棋谱》。他们合作出版的这些作品,对于象棋排局事业的发展、对于后人研究古谱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992年, 蒋权老师编著的《古今排局赏析》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共选录古今排局99局佳作,作者结合棋局特征诠释局名,有很高艺术性,是排局著作上的新创,该书质量很高,值得阅读研究。


  1994年,蒋权老师把研究“征西”局的结果,刊于他所著的《江湖百局秘谱》(第100局)。这本书是他多年以来对江湖排局的刻意研究,加上他创作的一些江湖排局,再广泛采撷了蕴藏于民间的江湖秘局,历时数十载编著而成,所以此书流传很广,影响较大。


  1996年开始,蒋权老师退出棋坛,把爱好转向了炒股和舞蹈健身,安享晚年生活。蒋老晚年一直在上海居住,和女儿蒋旭初生活在一起。


  2010年5月初,蒋权老师与棋坛隔绝十几年后,青岛王首成先生有幸和他取得了联系,同意并委托王首成先生修订他的名作《江湖百局秘谱》。


  2010年5月24日蒋权老师意外摔伤住进医院,5月25日下午13:50蒋权老师去世,享年74岁。





黄大昌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42-2010) 黄大昌先生为中国现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曾在海内外发表各种排局作品近4000篇,出版各种专著20余种,其“实用排局”的创作和贡献为海内外第一人,许多著述发前人所未发,多所创建。多年来,大昌先生克服身体残疾和多重疾病缠身的困扰,顽强创作,推广传播象棋排局艺术不遗余力,成为象棋排局领域最为受人崇敬的多产作家。





1980年后,黄大昌开始编写著作,他将书稿投寄给多家出版社,虽然由于当时此类书不太受重视,遭到退稿或冷遇(寄出去后杳无音信),《马炮兵杀法》一稿终于得到了陕西未来出版社编辑王继洲先生的大力支持,于1985年9月收集在《炮马兵联攻荟萃》一书中,获得了出版。1987年10月,《马炮争雄》在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初版5万册一销而空,不久又再版2万册。他的排局专集《象棋精妙排局谱》1988年2月在未来出版社出版,初版4万2千册十分畅销,即再版1万4千册,深受广大爱好者欢迎。1988年8月《马炮兵杀法》另一本专集在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首印4万册,被出版社评为当年畅销书之一,获得了出版社的奖励。1990年2月与粱明棋友合作的《车马兵杀法》一书出版了,同年8月《车炮兵杀法》也问世了。1991年2月《车马的运用》在未来出版社出版,投搞北京华夏出版社的一本《象棋排局谱》经过不少周折,至1991年2月也出版了,《车马炮杀法》一书在1992年4月于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7月《象棋精妙排局谱》第二集,又在未来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马炮残局实用杀法》一书在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





排局界素有“实用排局,南有黄大昌,北有李中健“之说。诚然如是。





万平安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48-2011,象棋排局大师。与人合作举办了“东新杯”全国征局有奖竞赛活动和“北斗棋王”全国解局大赛。发表象棋排局、象棋诗词和象棋论文200多篇(局)。





陈松顺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20- )陈松顺,广东台山人。弈法能攻善守,布阵擅长“五八炮”与“斗顺炮”,中残局变化阴沉妙蕴,令人莫测高深,因有“神龙”之号。


  早年曾师事同乡名手雷法耀。16岁时在香港拜有“棋仙”之称的钟珍为师,得其神奥。


  1942年后,挟技弈游湘、桂、云、贵各地,名声大噪。


  1949年代表香港参加“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比赛”,获个人冠军(与卢辉并列)。


  1951年与杨官璘赴上海与何顺安、朱剑秋作“华东、华南名手对抗赛”,获得胜利。


  1952-1960年间,与各地名手进行多次交流比赛,战绩优良。


  1956年后,多次担任全国棋赛的裁判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象棋竞赛规则》的完善、修订,贡献良多。注意培养棋坛新进,吕钦、刘星、黄子君、黄玉莹等名手均曾得其点拨。


  1956年任《象棋》月刊副主编。1983年任《象棋报》主编。


  1987年获象棋特级国际裁判员称号。


  著有《中国象棋实用残局》、《江湖棋局搜秘》等。


  由于各种原因,陈松顺没有参加过正式的全国比赛,但其实力公认应跻身于五十年代一流高手之列,是没有大师称号的大师。


  陈松顺1920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少时师从“台山棋王”雷法耀,仅10岁就开始挑战县内各高手,并获得“神童”奖牌。16岁他在香港拜有“棋仙”之称的钟珍为师。


  抗日战争期间,挟技弈游湘、桂、黔、滇等地,名声大噪。1949年代表香港参加“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比赛”,与有“广东四大天王”之称的卢辉并列冠军。40年代末期,陈松顺的棋艺已达至境,“华南神龙”的威名亦远播海内外。


  50年代初,陈松顺与来自东莞的棋星杨官璘(注:首位全国象棋冠军)并肩作战,多次与港澳及京沪、汉沪等联队进行对抗,战绩斐然,被誉为“羊城双璧”、“双打无敌”。


  随着比自己年少5岁的杨官璘声名日隆,陈松顺在南国棋坛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威协,1953年6月,杨、陈著名的十番棋争霸战在广州岭南文物宫拉开序幕。此战,陈松顺首局旗开得胜,却接着连输3局。尽管他奋力追赶,连扳两局打成平手,但在关键的第8局,杨官璘以多兵之优,大演抽丝剥茧的残棋功夫赢得胜利,最后以一局之优胜出。


  对于这个结局,拥戴陈松顺的棋迷认为陈在赛程的前半段输得有点“冤”,很不服气,提出再斗十局,而杨、陈也觉得仅凭一局得失,很难服众。于是,双方允诺择期再赛十局。


  1954年2月,杨、陈的第二次争霸战仍在岭南文物宫开锣。首局双方战和后,第2局陈松顺再次抓住战机,以凌厉攻势先拔头筹。随后双方竟一连下了六局和棋,第九局,陈松顺只要弈和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不料背水一战的杨官璘磨足200回合,终于斗垮精力不济的对手。紧接着,扳平比分的杨官璘又在最后一局连出妙招,鏖战160回合成功破城,最终后来居上,再以一局胜出,上演了大逆转的好戏。


  杨、陈这两次十局争霸战,为棋坛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佳话。但让人遗憾的是,两次被逆转的陈松顺,自此决意“解甲归田”,退出弈林争霸。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规定每个城市只能派一名选手参赛,杨官璘和陈松顺分别作为运动员及裁判员赴京参加这一弈林盛会。从那年开始,陈松顺做裁判,一做便是数十年,称得上是裁判界的“祖师爷”。1987年,陈松顺成为国内首批获象棋特级国际裁判称号的裁判员。





裘望禹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20年12月,裘望禹出生在富阳。大约是9岁时,一位同学很神气地对裘望禹说自己会下象棋,于是同学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小学毕业后,裘望禹没有继续升学。他说,这一是因为患了肺病,二是因为父亲。他的父亲在法政大学求学时,曾和郁达夫先生是同班好友。《郁达夫日记》里多次提到的“裘君”就是他的父亲裘玉琪。父亲大学毕业后由于时局的原因,回到富阳开了药铺。可能觉得在当时书读多了也未必有用,父亲就让他在家静养身体。那时的他每天就是看书、下棋、写字、画画、打乒乓球。


  16岁那年,他认识了避战回乡的上海象棋界颇有名气的富阳人俞志英,于是便经常上门学棋,很快水平就接近了。俞志英称他为“小将军”。


  成年后,裘老一直在中学任美术老师,经常会有一些棋友找他切磋。有一次,富阳象棋高手张宝昌和他一起去学校。十几里路,二人一边走,一边在嘴上过招。到了难解的局面,两人就停下脚步慢慢思考。


  裘老一生都是个江南才子型的聪明人,他下起盲棋来甚至要比下明棋还好。据说,裘老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和别人过招。就算在理发时,碰上了棋友,他也能一边理发一边下起盲棋。裘老对棋谱的记忆非常好,到现在,他依然可以和几位年轻棋手同时下盲棋,总能落子无悔,精确无误。用富阳当地话说就是,整盘棋子在他的脑子里杀刮清爽。


  下了一辈子棋,裘老至今认为自己的水平蹩脚。按他的说法,自己性子急,不适合下棋,倒是在研究中对具趣味性的排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浙江省象棋名宿刘忆慈曾多次与裘对弈,笑说他对棋局的研究确实更胜他的实战。


  1956年,裘老开始陆续向《象棋》杂志投稿,但当时数量还不多。裘老真正在中国象棋界被人注意是在他退休后。1985年他和国内著名排局家瞿问秋合写的《七子百局谱》出版,深受读者欢迎,曾多次重印。这本书后来在第二届全国优秀象棋图书展上被评为一等奖。裘老说,这本局自己从1958年起作准备,一共花了25年间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


  自打出了第一本书,裘老开始全力投入创作新排局和写作棋书,接着又与全国各地的几位著名棋家一起,重新诠注了许多古谱。裘老自喻是退休后奋战了二十年,共独立或参与诠注了古谱7部10本,而且还独自创作了《少子百局谱》。


  从“七子”到“少子”,用子越少,其着法就越精妙。《少子百子谱》在1996年出版后,果然就引起了象棋界的高度评价。裘老的好友,著名排局家崔鸿传盛赞裘老“以一当十,以少见深”。





周孟芳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29年生,象棋排局家。部分象棋残排局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多家报刊,还编著了《象棋排局精选》、《象棋排局欣赏》,《四川民间象棋排局》等多部专著。其个人作品集有《周孟芳残排作品》。





陶诒谟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30年生,象棋残排局名家。与李浭合著有《江湖残局陷阱奇观》。





李浭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33年生,棋史研究家、著名象棋图书作者。先后出版各类象棋图书60多种,所著棋书兼具棋艺、文史两大特色。与陶诒谟合著有《江湖残局陷阱奇观》。





薛恩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36年生,象棋排局特级大师,不少排局作品发表于许多刊物。





张青忠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张青忠先生江西省人,多次省赛冠军得主。精残排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各种象棋报刊发表百余篇排局作品以及排局论文。张先生九十年代因卷入上海杨明忠和蒋权官司而息影棋坛!





陈建新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37年生,浙江瑞安人。第四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冠军,棋友排局研究会常务委员。曾被聘为《象棋研究》杂志社特约顾问,曾担任《棋友》排局研究会理论部副部长。象棋排局特级大师。曾荣获“排局王”称号。与人合著了《排局烟雨》、《排局野获篇》等多部著作。





李中健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39年生,曾任国际象棋国家女队教练。后投入于象棋排局创作,已有30余本专著问世。在实用排局上的造诣非常之深。





郭钰冠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43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象棋排局准大师。象棋作品及棋诗文章在多家报刊发表,与人合编有《’95吴县市杯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选》。排局以连照作品为主。





周汉有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44年生,辽宁省鞍山市人。象棋排局大师,棋友排局研究会委员。。擅长创作字形和图形排局。





朱鹤洲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朱鹤洲 1946年生,原籍江苏无锡。自幼酷爱象棋,少年时曾连续三次获上海市闸北区象棋冠军及一次市赛季军。现任《棋友》、《棋海新友》、《象棋世界》月刊编辑、排局部主任、一级专栏作家,《棋牌世界·象棋》月刊特约编辑,《体育天地》报象棋版特约记者,中国象棋函授学校大专部排局系教授,全国棋友排局研究会理事、古局研究部部长。拥有全国象棋排局特级大师和排局王称号。多年来,研究、诠订古今象棋排局万余则,创作象棋排局千余则,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排局作品数百篇。由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先后出版排局专著20余种,计约600余万字。其中《渊深海阔象棋谱》、《象棋排局欣赏》、《会珍阁象棋谱》等荣获全国优秀象棋图书展评一等奖。就排局书籍的种数和字数论,均居目前全国和世界首位。自1989年以来,多次荣获全国象棋排局比赛第一名和一次图形局、字形局、连照胜局、和局、自选局(两则)六项全能冠军,多次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棋局征答大赛出题和担任主任评委。其传略已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中。朱鹤洲先生所著《江湖排局集成》,可谓十余年前江湖排局的一个全面总结。





傅信仁 [原位卒博客]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民国35年次,嘉义市人,笔名「原位卒」。目前于棋侣空中棋社与中华民国象棋教育推广协会网站的担任棋评。





最早接触象棋是源于父亲喜欢下棋,于閒暇时指导傅信仁对弈。青年时期主动看橘中秘、竹香斋等棋书,打下残局的基础。曾参加过两次象棋比赛,之后转为学习评注对局与创作排局。民国60年代傅信仁向当时台湾新生报主编白锦祥学习象棋专栏的编辑与评注,并创作排局刊登于中华象棋月刊、南联棋讯、台湾新生报象棋专栏、与高雄棋园等书刊。民国70年代白锦祥退休后,傅信仁接替担任台湾新生报象棋专栏主编十馀年,至82年随象棋专栏停刊而停止。





南联棋讯为不定期的刊物,记载南棋联象棋比赛的结果与对局,并刊登南部地区其他比赛资讯与大陆特级大师经典对局。据 傅 先生的经验,从开始编辑到完成,大约十天至两週的时间。编辑过程中也感谢棋友的经费赞助,并由南台湾各棋会以认股的方式决定印製数量,将成果回馈给棋友。





每有中南部大型比赛, 傅先生总会亲临现场记录,并将对局与评注刊登于棋侣空中棋社讨论区与中华民国象棋教育推广协会讨论区网站的象棋专栏,提供棋友象棋的资讯。





向杭德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49年生,《棋友》排局研究会员,象棋排局大师。许多棋艺作品发表于海内外象棋刊物。





柏瑞国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0年生,象棋排局知名作者。创作了《棋海百局》棋谱





高佩玉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1年生,象棋排局大师。曾任台湾《高雄棋园》编辑。排局作品散见于各象棋报刊、书谱中。


与裘望禹先生合著有《套子百局谱》。





王前民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1年生,湖北武汉人。当代著名象棋排局家,其象棋作品在海内外40余家报刊、书籍中发表。独自或与人合作编著棋书6部。出版有多本象棋排局专著,棋友排局研究会主席助理。





白宏宽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2年生,辽宁本溪人氏,华工论坛超级版主,象棋排局家,其作品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2001年获“威武之师”征局比赛特别贡献奖与“灵蛇转运”棋局征答优胜奖。第六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第4名,百花齐放象棋谱主编之一。白老师的功底深厚,对江湖排局《蚯蚓降龙》有深研。





苏德龙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现代排局家。著有《棋局与故事》等。





王宗尊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4年生,象棋排局名家,在国内外几十家杂志上发表了几百则排局作品。





时鑫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6年生,山东省泰安市人。国家一级裁判,象棋排局大师,泰安市象棋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棋友排局研究会棋文化研究部委员。





周厚人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58年生,上海市人。象棋排局大师,棋友排局研究会基层辅导部委员。其创作的数百局作品在海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还编印了《百花齐放象棋谱》第10集。





任云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61年生,山东寿光人氏。象棋特级排局大师,象棋排局研究会常委,与人合作出版排局专著12部。“威武之师”有奖征答获头奖。第二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冠军,棋友排局研究会常务委员,华工论坛“橘中秘”排局研究会会长。





崔太权 [虎啸飞鹤博客][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多创作连照排局。喜欢开辟一个专题然后按专题创作。有很多着法长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秦瑧 [雅韵斋][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63年生,河南省林州市人。象棋排局大师。多家象棋论坛排局版主,棋友排局研究会委员。在网络上即鼎鼎大名的雅韵斋斋主。著有《雅韵斋》。作品多为连照字图排局。





邓伟雄 [邓先生的新浪博客]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63年生(网上有很多误写为1936年的,特此勘误),广东南海人氏。象棋排局大师。第八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冠军,棋友排局研究会常务委员。在多家报刊发表排局作品三百多篇。曾获“环球同乐”排局比赛一等奖。邓先生多创作连照排局。





陈财运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陈财运,生于1963年,湖北武汉市人。第三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第10名并荣获“排局师”称号。尤喜创作后字、图形排局。其代表作有《束蕴举火》《大爱无疆》等后字、图形局。





曹以明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63年生,象棋排局知名作者,擅长创作字形、图形趣味性排局,部分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





崔鸿传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象棋排局家。棋友杯全国象棋大奖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国象棋文化学会副主席,中国象棋家考评委员会副主任。编著有《排局佳作审美鉴赏》,与人合编有《象棋排局环球集锦》等著作。与王勇闯合著有《马炮兵攻杀技巧》。





钟志康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象棋排局家。与人合编了《现代象棋排局荟萃》、《百花齐放象棋谱》(14集)。





沈济英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浙江杭州人氏。著有《古韵雅趣》排局集。作品多有江湖排局气息,略有古谱之风,却又更为深奥多变,令人难谙其中变化。标题常常取材于诗句并附诗于棋。沈先生亦对”晴天霹雳”类局颇为爱好,作有很多霹雳类似局。





应沈先生要求,在本站收录的《古韵雅趣》设为隐藏,甚为憾事。





王首成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爱好江湖排局。对《征西》有独到的研究。出版有《江湖排局精解》一书,内容精彩,我在海外亦向王先生邮购一册。王先生主编了《百花齐放象棋谱》的第二十二,二十三集,排局事业功不可没。





赵殿中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山东聊城人。棋友排局研究会委员,华工论坛超级版主,百花齐放象棋谱编委。





刘玉波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66年生,广东深圳人。“棋友杂志社十年百期”全国排局大奖赛冠军。棋友排局研究会理论研究部委员。





陈明仁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陈明仁(联吟客),台湾台北人。当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棋友排局研究会常务委员。陈先生研究起排局来孜孜不倦,对江湖排局尤其情有独钟,“联吟”二字就出自著名江湖排局“七子联吟”。常常可以在论坛看到联吟客先生的连续几十贴讨论一局棋。很多着法不完善的古谱,现代排局都是陈先生诠正的。陈先生自己亦有很多高水平的作品发表,多为江湖排局类。





梁明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江苏人。当代著名象棋排局家,出版有象棋排局专著《象棋排局妙着百例》。代表作为136回合连照《拳击》。可能仍是目前最长连照记录。





顾幼元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江苏省吴江市人。第六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第9名,棋友排局研究会委员。





姚佑根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广州人。第七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亚军,棋友排局研究会理论研究部委员。





孙达军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象棋排局名家。喜欢创作图形连照排局。





倪亚东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车马冷着。





史玉璞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史玉璞,辽宁省丹东市人。当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棋友排局研究会委员。





张云川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会心斋斋主。《象棋残局生死型》作者。





邢春波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纯人排局作家。亦对江湖排局有所偏爱。





黄政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揭秘人。





余日晓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浙江省瑞安市人。第八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第4名,棋友排局研究会组织联络部委员。





冯志祥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爱好江湖排局。常见其作品发表于论坛。





李树明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与人合编了《百花拔萃》、《百花齐放象棋谱》(第16集)、《弈苑秋光》、《千禧年排局大观》等棋书。目前侨居美国。





刘利民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1967年生,湖南省隆回县人。当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棋友排局研究会组织联络部委员。





蒋晓春 [春哥来了][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蒋晓春,1973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第六届全国象棋排局比赛冠军。1991年在《象棋》杂志上发表象棋排局处女作《马鸣风萧萧》,迄今为止,已经在大陆、港台等地的各级象棋专业报刊上,发表排局百余篇,作品被收入海内外多种选集。蒋君钟爱文学,尤嗜武侠小说,有作品发表并连载,故排局受武侠影响甚大,始终追求刀光剑影、灵动明快的创作风格。





龚伟 [华工象棋网]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重庆巫山县人氏,华工网的管理员。东萍棋库棋谱第一人。





陆俊杰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天宇浪人。游侠。著有秘籍《炮兵探秘》,《残排杂感》。





曾俊岭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星海,河南南阳人氏。高手。





敖日西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网络上大有名气的“凌云子”先生。爱好江湖排局。对大型江湖排局《停车问路》有独到的研究。著有《凌云子集》,其中有很多的晴天霹雳的类似局。喜在排局中用马。





周运栋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周运栋先生,《中国象棋连将残局创作破解》软件(即网上流传的“周软”)的作者,在其父的熏陶下,从5岁就会下棋,所以做此程序献给远方的父亲。





余俊瑞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华工高手,一剑封喉。人机合一,天下无敌。





朱小坚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著有《江湖小谱》。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轻灵的宽紧杀局,子少图美,又带有江湖排局的风格。作品有《小泥马》等。





王方权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四川人。连照排局的高手。刀很快。代表作《花开蓉城》79回合连照不失子。





黄志琦 [残排局数据库]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厚颜把自己也放进来了。)本站站长。浙江宁波人氏。生于八十年代。爱好江湖排局。自己感觉比较成功的作品有《七步成诗》《长生剑》《鸿雁与丹凤齐飞》等。由于自知棋力不高,不敢创作深,难,复杂的大型排局,所以作品多是较简明的中小型的江湖类排局,布子略带古谱风格。





胡靖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生于八十年代。连照排局的高手。





洪聪法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生于八十年代。福建省晋江市人。棋友排局研究会委员。





李德兴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生于八十年代,广东顺德人。棋友排局研究会软件开发与电子版本部委员。





范效萌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神出鬼没的刀客,功力深不可测。生平不详。





成金军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泓弈网劳苦功高的超版。生平不详。





王甸冰 [回到排局作家列表]


网上活跃的排局作家,生平不详。